聚宝盆 > 社会时事 > 正文
“农夫宝贝”如何突围“山里红”困境
小金 11-24吉林桦甸(吉林地区县级市)曾是古渤海国女真部属地,立国于武周时期,历时两百多年,传国15世,创造了富庶的北方文明。萨满文化艺术是这里最主要的艺术呈现形式。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让如今的山城桦甸,又成就了“中国农夫画之乡”的美誉。
农夫画是通俗画的一种,是农夫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在国内有“东方毕加索”的美誉。
桦甸20万农村人口中,分布有近5000余名农夫画家。传承发展40年,先后有5000余件农夫画作品参加全国艺术展览,120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近200件农夫画作品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各国展出,400余件被国家美术馆等资深艺术机构馆藏,让桦甸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农夫画成产业
“几千上万件作品,件件都堪称艺术精品。这是吉林和中国地方独有的民间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市场潜力。”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曾这样评价这些民间画作。
47岁的农夫画家陈淑江是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农夫画家代表人物。曾一直居住在桦甸市公吉乡西河沿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凭着对传统农夫画的爱好,农忙里偷闲,从1990年开始在桦甸市文化馆接受免费的农夫画创作培训。3年后,他创作的《乡夜》农夫画作品获得了中国现代民间画展金奖。此后一发不可收,先后创作了1000多幅农夫画,三分之一以上作品被各类机构及个人收藏。陈淑江仅是桦甸农夫画传承发展的一个剪影。
在当地政府持续推动和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有绘画基础、对农夫画感兴趣的农夫开始“放下锄头拿画笔”,农夫画创作甚至成了部分村屯一道风景和当地的主要“副业”。
本报记者日前在桦甸市采访时获悉,当地政府把发展民间绘画事业作为提高农夫文化素质、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乡镇中小学,专门开设民间画选修课,让农夫画走进教学课堂,全市兴起“绘画之风”,桦甸农夫画队伍就这样一点点发展壮大。
同属吉林地区的磐石(县级市)和桦甸一样,在极具萨满文化特色的草编文化传承上也是独具特色。坐落在磐石市烟筒山镇牛心村的草编工艺品厂,就是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夫“巧手”刘立敏的多年“心血”。
利用具有吉林北方特色的柳蒲、乌拉草等材料,编织成各式各样的时尚感极强的生活用品,一经问世,即受到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如今手下聚集有近50余名“农夫编手”,为客户随时加工定制草编艺术品,20多年下来,闯出了一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草编厂现在的客户天南海北,给四周村屯的“巧手们”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
据吉林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介绍,为支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截至今年10月份,吉林省已经在全省各地设立8个农村版权保护服务站,尤其是对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中文化产品版权的保护,进行服务网点规划,免费版权登记,积极主动作为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目前已经为5600多部(幅)农夫文化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保护。
桦甸市委、市政府2013年就支持农夫画家们注册成立了“桦甸市山妹子民间画产业有限公司”,近千个家庭创作的农夫画,真正开始走市场。通过该公司运营,已经有1.2万余件农夫的作品,在中国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长春东北亚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等展会售出,成为当地农夫增收的新途径。
“农夫宝贝”急需市场“淘宝”
农村市场是未来最为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地。据国内有关机构测算,农村文化市场伴随农夫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市场的容纳能力不但不能小觑,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日渐崛起,也给农村文化市场的开发带来新机遇。
同样,迅猛发展的农村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新困惑。农村文化产业目前急切渴求市场和资本的介入。不管是磐石市烟筒山镇草编工艺品厂的刘立敏,还是桦甸市山妹子农夫画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农夫画家王咏梅,都属于“单打独斗”的状态。
农夫画家、市场销售总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和领域。画家们有对生活的领悟和热爱,并通过另一种书画的方式表达和呈现;销售总监是书画品产品生命的延续,是实现价值体现的专业方式。刘立敏的草编通过自己建网店、做直播带货,年利润达30多万元;桦甸市山妹子农夫画有限公司作为本土农夫画推广公司,实际缺乏现代专业销售机构应该具有的品质和效率属性,更多承担的是本地农夫画产品管道初级端口功能,并不是直接专业的市场推广。
Tags: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培训,股权课程,股权培训课程,股权专家,股权激励培训,股权激励课程,股权架构设计,合伙人协议,股权分配方案,股权设计专家,股权律师,投资协议,股权激励方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